核爆炸摧毁了那座全球只有三座的核再生能源基地,也将几万吨半成品的放射性黑色金刚石炸上了天,散落在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,这就是堪称死亡地带的爆炸区。
但那些具有辐射危害的黑色金刚石,却是宝贝,黑市大量收购,所能兑换的生存物资远远高过掘荒品。
所谓高风险有高回报,又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。
于是,一些幸存者便铤而走险,穿上防护服,背着隔绝辐射的铅包,走上了采矿的道路,但也只在爆炸区的边缘搜检采集,不敢深入爆炸中心。
采矿者面临的风险,不仅有核辐射,还有其他方面。
核再生能源基地建在大海边,四周都是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外。
核爆炸后,人口剧减,幸存者们大多龟缩在城市中,活动范围大大减少。
物竞天择,幸存的野生动物则向荒废的人类地盘迁移,比如野兔之类,开始大量繁殖。
因为核污染,它们并不能成为幸存者的食物来源,却引来了一些原本绝迹的大型食肉动物,而这些大型食肉动物的源头,可能来自核爆炸后无人管理的动物园。
采矿者面临的更大风险,就是那些大型食肉动物,而一旦遇到核变异的猛兽,活着回来的机会几乎是零。
因此,采矿者大都胆大心细,孔武有力,属于幸存者中的强者,也可以变成强盗。
明日盯着对面越来越近的采矿者,已能看清对方防毒面罩后冷冷的双眼,很想转个方向,避开对方,却有点迟了。
在这样的距离下,他如果逃避,就是示弱,反而容易激发对方的歹心,他只有践行他教儿子的话:当危险降临时,要勇敢地面对。
明日手心冒汗,牢牢地握住车把,双脚蹬着脚踏板,保持均匀的频率,眼睛不离对方。
对方同样盯着明日,自然看出他是一个掘荒者,车篮里鼓鼓的背包,证明他是满载而归,而且后座还带个小孩。
相对而骑的两人,一个空手而出,一个满是负赘,即将迎面相遇。
明日看似镇定,实则浑身紧张,有如一个刺猬。
亮亮感觉到了,双手抱紧父亲的腰,就像一个小刺猬。
生存守则之三,不要接近陌生人!
两辆自行车保持着安全的距离,擦肩而过,没有任何事发生。
就如两个偶然相遇的陌生旅人,经过短暂的相交之后,重新踏上各自的旅程。
但事实上,这一幕更像美国的西部片,两个狭路相逢的牛仔,虽然彼此看对方不顺眼,却最终谁也没有拔枪。
现实也是如此,幸存者大都有枪,主要是为了对付核尸,但同类之间的拔枪相向,也非罕见。
明日没有回头,逐渐加速,耳朵竖起,听到那个采矿者的自行车下去好远,他僵硬的身体才松弛下来。
这个城市已经接近弱肉强食、适者生存的丛林社会,为了生存,你不知道一个偶然遇上的陌生人,会对你做出什么事。
即便做出了什么事,在一个无秩序、无政府的情况下,也没人可管,现在唯一可以约束幸存者的,就是他们的人性本能。
人心善恶,一念之间。
今天的运气不错,明日蹬着脚踏板,分外轻快,这一趟下来,至少一个月不用出门了。
父子俩没有直接回家,而是先去了黑市。
黑市有大黑市和小黑市之分。
大黑市是这个城市的幸存者们唯一可以大量定居和聚集的地方,它由几座连成片的小区组成,相当于城中城。
一进入黑市的地界,父子俩不约而同地放松起来,亮亮伸个大大的懒腰,再不用担心那些神出鬼没的核尸了。
只见周围的建筑物上布满了摄像头,覆盖方圆数里的范围,只要一发现外围有核尸的踪迹,就会响起警报。
值勤的保安会迅速地拉起铁丝网,将道路封锁,让核尸进入不了黑市的内部。
即便偶然有核尸闯入也不用担心,“他们”只能在道路上游荡,因为每座小区都有独立的门禁系统,外来者无法进入小区的里面。
同时,负责巡逻的保安队就会出动,对这些入侵者实施抓捕。
保安队隶属于黑市寡头出资组建的物业管理中心,因此,居住在黑市的几万幸存者,要按月缴纳管理费,说白了就是交保护费。
对幸存者而言,住在黑市,不仅仅是安全有了保障,还有自主发电的电力供应、有线电视和无污染的自来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