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身不由己
船舱外,士兵们正忙着整理及修补遭到破坏的甲板、护栏、墙桅,并固定住小渔船;船舱内,正在举行一场非正式的会议。
诸葛亮坐在主位,右手边依序是庞统与邓芝两人,左手边是杨再兴。
同时面对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统两位三国时代最超卓的谋士,以杨再兴的沉稳练达,内心仍然觉得压力相当大。
诸葛亮首先表达欢迎之意,油然道:“拜天象异变、时空错乱之赐,在下方有机会与杨将军共聚一堂。”
虽然时空异变已历四个月之久,也知道魏、蜀、吴三国及唐朝的存在,但是杨再兴心中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真的会与“历史名人”交谈,兴奋之情溢于言表,欣然回应道:“能够看到三位的丰采,是在下的荣幸!”
接着表明立场地道:“先生,在下不才,不知够不够格回答问题;只要不涉及军事机密,在下定当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”
对于杨再兴的坦白,虽然诸葛亮、庞统与邓芝三人感到有些意外,却认为前者分寸拿捏得很好,而不以为意。
庞统突如其来地问道:“将军自称是岳元帅麾下的右前锋,看似英勇神武,身手了得;不过,我们如何相信将军所言呢?”
的确,彼此来自不同时代,互不认识是正常的;因此,杨再兴闻言并不介意,乃从容不迫地答道:“凤雏先生,对在下的身份有此质疑实属合理,个人可以坦然接受;问题是,在下可以相信三位的身份吗?”
邓芝闻言不悦,不禁动怒道:“阁下之言未免太过份了!连……”
难得碰到神秘且陌生的南宋将领,因此,诸葛亮实在不愿意放弃深入了解对方的机会,于是阻止邓芝继续说话,以免破坏双方的沟通。
诸葛亮微笑道:“杨将军的话不无道理,在下可以体会;不过,阁下终究是晚于我们近千年之后,理当在史书上看过我们的相关记载,对我们应该有一些概念吧!也就是说,杨将军对在下或凤雏先生并非完全陌生才对,是不是?”
诸葛亮不愧是足智多谋之士,只是简单几句话,就让杨再兴为之语塞;后者点头回应道:“没错,先生的神采与史册的记载极为相似,在下是有这样的认知;只不过,在混乱的时空里,难免会有人假冒前人,甚至于招摇撞骗;所以,在下不得不审慎小心,以免因误认而闹出笑话。”
庞统与诸葛亮两人对于杨再兴的谨慎,均觉得理当如此,进而推想到岳家军可以成为无敌雄师,绝非偶然。
双方经过适度的沟通后,不再质疑对方的身份。
由于杨再兴在交谈前已表明过,与军事任务有关的事宜不想谈;因此,四人只能闲谈一些无关痛痒的事。
约莫经过两柱香之久的闲聊后,诸葛亮言归正传地问道:“杨将军,可否安排在下与岳元帅见个面?”
杨再兴静默片晌后,慎重地答道:“先生可否说明见面的目的,小将方能据实禀明元帅,再由元帅定夺。”
杨再兴自称小将,表示对自己的尊重,于是诸葛亮坦然道:“杨将军,在下只想知道岳元帅对于战争的看法而已!”
杨再兴毫不犹豫地道:“先生,小将即刻回去安排。”
邓芝亲送杨再兴回小船。
看着两人离去,庞统脸上流露出惋惜的神情。
三艘战船返航。
诸葛亮卓然立于船首,看着远处陈列的东吴水师船队。
诸葛亮心中不禁盘算着,假如南宋坚持一战的话,则自己势将面对威名显赫的敌营统帅岳飞,或是任何一名全然陌生的将领,而联军有多少胜算实在很难论断;在欠缺对手行事作风可供参考的不利因素下,自己已没有十足把握再创赤壁一战的奇绩,甚至于极有可能尝到第一次败战。
虽然如此,诸葛亮还是相信自己的眼光及判断,认为杨再兴是个值得信赖的好汉,也期待后者可以顺利安排见面事宜;当然,若是南宋主其事者,就像曹操一样是个穷兵黩武的好战份子,则大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。
相对于诸葛亮的处之泰然,庞统则是忧虑甚多;尤其是让宋将杨再兴自由离去一事,心中一直耿耿于怀,乃略为抱怨地道:“孔明,你今天怎麽了!为何要让杨再兴回去呢?留下他当人质的话,至少我们可以更为了解南宋的状况,甚至于据此胁迫对手就范,与我们见面磋商。”
看着诸葛亮面无表情的神态,庞统慨然续道:“唉!你请他回去请示或安排,不是我要泼你冷水,这根本是缘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