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年来观察东吴实力来看,在没有外援情况下,要支撑一年恐怕不易;亦因此,关某认为目前正是最好的时机,才会极力主张挥军东进。”
诸葛亮点头认同道:“关将军说得很好,看来东吴的状况实在不乐观;不过,请各位扪心自问,我方实力与东吴相比为何?”
赵云率先答道:“若是单打独斗的话,我们绝对不会输;但是以整体实力而论,我方还是略逊一筹。”
关羽虽自负,甚至于眼高于顶,却也不敢轻忽东吴的实力,附和道:“子龙之言极为中肯,东吴实力的确比我方强大,不容置疑!”
至此,庞统终于想通诸葛亮为何会有此一问;因为连实力比己方还强的东吴都挡不住南宋的攻势,则蜀汉岂不是更不堪一击吗?于是朗声道:“事实摆在眼前,我们若于此时落井下石,东吴很可能迅即灭亡,而我们就要直接面对南宋的攻势,这样的局面当非各位所乐见的吧!”
此话一出,对主张挥军东进最力的徐庶与关羽两人,可说是当头棒喝;前者如梦初觉地道:“还是丞相想得透澈,能够洞悉未来局势的演变,而不是只着眼于短期利益而已,实在让下官佩服的五体投地。”
解开心中的疑点后,诸葛亮可说是得了便宜又卖乖,顺势道:“谢谢各位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使得本人豁然开解;总之,我方绝对不能只为了区区长沙四郡就挥军东进,最后的结果,可能使我们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,得不偿失。”
虽然如此,关羽仍旧觉得颇为可惜,振振有词地道:“或许我们的实力是比不上东吴,却不代表一定会败给南宋;而且,当我方收回长沙四郡后,定可快速增强实力,足够与强敌南宋相抗衡,不是吗?”
关羽的个性,诸葛亮知之甚详,并不想在言语上与其争辩,只是淡然答道:“将军确实异于常人,能够提出如此大胆的想法,让个人相当认同;不过,在未弄清楚东吴与南宋间的真实情况前,还是不宜遽下结论。”
看着与会人士不再表示意见后,于是诸葛亮挥手示意大家退下。
在蜀汉五虎将中,由于关羽与张飞两人是主公刘备的义弟,身份较为特殊,再加上前者自视甚高,对诸葛亮比较有意见;因此,后者鲜少与关羽私下谈事。
至于赵云、黄忠与马超三大将军,则是对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极为佩服,因而对后者的指令是奉行不渝,更使得四人彼此之间颇为投契。
在赵云与黄忠两大虎将陪同下,诸葛亮来到城北的山神庙。
之前的会议,可能是有关羽在场之故,诸葛亮注意到两人有欲言又止的现象,于是笑问道:“子龙,汉升,两位心中有话何不爽快说出来呢?”
赵云与黄忠两人互望一眼,均从对方虎目里看出惊讶的眼神,想不到诸葛亮的观察力如此敏锐;前者慨然道:“刚才的会议里,关将军显然不服丞相的看法,仍然念念不忘长沙四郡,末将总觉得不妥。”
黄忠也有相同的忧虑,因为张飞是一定会支持关羽的看法,说不定会影响到主公的判断,不禁摇头道:“眼前的局势,照理说是对我们有利,可以趁唐与魏、吴与宋彼此交战之际,好好提升自己的国力;然而,若我们内部意见分歧,甚至于自乱阵脚而挥军东进,淌进浑水里,可能会自讨苦吃。”
听完两位将军的陈述后,诸葛亮感到很满意,意态自若地道:“一动不如一静,我们只要静观其变、按兵不动,就可以从中获得利益。”
赵云与黄忠两人均不解诸葛亮话中之意,异口同声地道:“愿闻其详!”
诸葛亮欣然回应道:“局势的演变几可预期,在北方的唐与魏两大势力,为了争夺中原霸主之位肯定会全面争战,绝不会轻易善罢干休;而东方的吴与宋两国,也会为了争取生存的空间互不相让,已无妥协的余地;因此,只要我们帮助或偏袒其中一方,都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力,进而改变敌对的态势;所以,个人认为在未来一个月之内,我们将会有不少客人来访。”
赵云与黄忠两人闻言放心不少,然对于会有客人来访的大胆推论,则是持保留的态度,均以为可能性偏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