勿相离

繁体版 简体版
勿相离 > 网游之错乱时空 > 第9章世事难料

第9章世事难料

既然如此,阁下为何不明白说出,至少可以及早释疑。”

这一部份,徐庶倒是与庞统意见一致,附和道:“是啊!说来听听,也许可以及早解惑,以免心中有疑惑而无法安眠。”

诸葛亮闻言失笑道:“两位为了东进事宜各执一词,意见南辕北辙,怎麽可能帮在下解答心中疑点呢?”

庞统与徐庶两人遭到诸葛亮消遣,均觉得不好意思,没有继续追问。

晨曦微露,又是一天的开始。

虽然潼关的临时行宫不如长安太极宫的宏伟宽敞、庄严肃穆,唯作为召集文武百官共议朝政,还是勉为其难可以使用。

除了镇守外地的重要将领如李积、长孙无忌、庞玉、段志玄等武将,及留守长安安的褚遂良、刘弘基、高士廉、刘政会等重要官员不克出席外,随唐太宗李世民巡视关中各地的文武官员全部出席早朝。

出席者按文官武将之别,分班排列。

在文官部份,当然以左仆射房玄龄居首,其旁依序为右仆射杜如晦、魏徵、虞世南、李淳风、袁天罡、褚亮、姚思廉、萧瑀、温彦博、李元道、蔡允恭、许敬宗等数十名重要官员。

在武将这边,则是以赵郡王李孝恭为首位,其后接着是兵部尚书李靖、柴绍、唐俭、秦琼、尉迟恭、程知节、屈突通、长孙顺德、张亮、侯君集、张公谨、殷开山等重要将领。

听完例行报告后,唐太宗示意兵部尚书李靖说明结盟事宜。

经过一整夜长思的李靖,认为与蜀汉结盟不仅关系重大且事不宜迟,绝对不能有犹豫不决的现象,以免失去逐鹿中原的先机;因此,为了让皇上及文武百官认同自己的主张,于是一股脑儿说出结盟的利害得失。

果然如李靖自己所预料的一样,将近一柱香之久地详加说明、剀切分析,的确让所有与会者一时之间无法完全理解,而使得议政大厅变得异常安静。

李靖注意到皇上神情专注的神态,于是加强语气总结地道:“微臣认为蜀汉看似弱小,却不能小觑,且在诸葛亮层出不穷的计谋中,我们有可能会陷入两面作战的危险里而泥足深陷,不能自拔;最后,恐怕只能凭恃黄河及秦岭的天险保有关中一带,丧失角逐天下的资格。”

大胆的推论令所有人惊愕不已,连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,神情略显不悦。

首先表示异议者,就是一向与李靖意见相左的车骑将军侯君集,后者沉声问道:“李大人,何以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呢?”

接着屈突通也觉得李靖言过其实,亦反驳道:“再强的劲旅我们都曾领教过,岂会在意区区的蜀汉,根本不值得一哂!”

杜如晦颇为支持李靖的立论,乃代为辩护道:“陛下,李大人是否言过其实,或是危言耸听,微臣以为应请李大人举例说明之。”

唐太宗肃容道:“杜卿所言甚合朕意,李尚书说来听听!”

为了让与会者心服口服,李靖勉为其难地回禀道:“微臣忝为常胜将军,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、攻无不克,其实是有原因的。”

李靖战功彪炳,连李积都瞠乎其后,此话一出,立即引起所有人的注意,连崖岸自高的侯君集也竖耳倾听。

唐太宗李世民对李靖用兵如神的兵法非常欣赏,也很想知道原因,虎目熠熠生辉,兴致盎然地道:“李卿,快说!”

李靖洒然续道:“微臣是以六花阵对敌,才能每战皆捷。”

对兵法深有研究的唐太宗续问道:“李卿,所用六花阵法师出何处?”

李靖欣然答道:“微臣的六花阵是师法诸葛亮的八阵法也。简单地说,就是大阵包小阵,大营包小营,隅落钩连,曲折相对,古制如此;故外画之方,内环一,作画之圆,是成六花,俗所称耳。”

房玄龄、杜如晦、魏徵、柴绍等人已听出李靖话中之意,以后者堪称朝中第一猛将的作战实力,都要师法诸葛亮,何况是其他将领;换句话说,己方若与蜀汉为敌,可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。

唐太宗兴趣大增,追问道:“外圆内方,何谓也?”

李靖不感藏私,坦然答道:“方生于正,圆生于奇,方所以规其步,圆所以规其旋,足以步数定于地,行缀定于天,步定缀齐则变化不乱,此即为八阵为六,诸葛武侯之旧法也。”

唐太宗闻言动容,再问道:“李卿,六花阵画地几何?”

李靖神态自若地答道:“大阅地方千二百步者,其义升阵各占地四百步,分为东西两厢,需地一千二百步,为教战之所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