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到武圣关公与药师李靖两人平安无事,凌天内心感到很高兴;因为二者都是他崇拜的历史人物,不管谁胜谁败都有遗憾,而平分秋色、没有人受伤的情况,则是最完美的结局。
两人各自回到自己的阵营,而场中的风沙由于缺少二者强烈气劲的支撑,在转眼间尘回大地,恢复原状。
关云长满意李靖的表现,昂然道:“李元帅神武英勇,确是天策府无敌猛敌,关某有幸认识,诚属无憾!”
与关羽交过手后,李靖自认为前者技高一筹,终于可以体会出关羽何以能够过五关斩六将,及一招斩杀颜良和文丑二将,的确是名不虚传;尊崇之情油然而生地道:“承蒙关将军指导,在下始知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。”
两人展现出泱泱大将的风范,让双方将士都为之心折。
虽然凌天历史知识不是很丰富,唯史上的名将倒是颇有注意,更想不到自己会躬逢其盛,心中的兴奋无以言表。
关云长闻言笑道:“李元帅见识渊博,至少比关某多读过四百年的历史,该清楚关某的一生,又何需过誉!”
李靖神色自若地道:“史书记载不是语焉不详,就是夸大不实,未必全然真确;今天在下何其有幸,可以得识关将军,若能与阁下结为好友,而非对阵杀场的死敌,不知有多好!”
关云长欣然回应道:“于公方面,大家各为其主,是敌是友岂非关某所能置喙;然于私部份,个人极为荣幸可以与李元帅称兄道弟。”
关羽果然是个公私分明的一代名将,让李靖心生敬意,油然道:“关将军言之有理,在下心悦诚服,就此告辞!”
关云长朗声道:“李元帅请留步,关某尚有一事相询。”
正欲转身离去的李靖勒马停步,愕然回应道:“关将军,但说无妨!”
武圣关公出乎意料的举动,让坐在关平身后的凌天亦觉得好奇,心想莫非前者想联合唐军对抗势力庞大的曹魏,解除北方的威胁。
关云长坦然道:“关某诚挚邀请李元帅到城中一叙,共商应付曹魏大计,不知意下如何?”
焉能让主帅深入敌营,亲身犯险,若有不测岂非成群龙无首之局;因此,唐军众将领期期以为不可,纷纷发言表示反对或不妥。
唯独药师李靖独排众议,微哂道:“关羽义薄云天,是史上家喻户晓的名将,我辈中人岂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,徒遭人耻笑;而且相聚的议题是要共商应付曹魏一事,对我们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。知节,速将部队退回原处,敬德与万彻两人随本帅入城。”
号角声响起,双方各自鸣金收兵。
将军府内,双方依宾主就座。
蜀汉方面与会者计有关羽、魏延、廖化、周仓与关平五名将领,及军师庞统、孙乾、简雍与马良四位谋士,可说是集襄阳城一时之选;而唐军方面,就是药师李靖、尉迟恭与薛万彻三人与会。
凌天的“未卜先知”,已赢得武圣关公的信赖,当然是获邀参加。
身为主人的关云长首先引见己方与会人员,包含凌天在内予唐军三人认识,而李靖亦礼尚往来,将两名将领介绍予众人,双方以礼相待,气氛融洽。
对“后进”李靖而言,在座诸人都是自己耳熟能详,并不陌生的历史人物;唯独凌天一人是自己全然未曾与闻,因此对后者特别用神打量。
关羽洒然道:“关某镇守襄阳城已逾三年,常与曹魏悍将夏侯惇昆仲、张辽、徐晃诸人交战不休,彼此间均奈何不了对方,只能坚守城池而已。”
三国的史实,李靖是了然于胸,当然清楚蜀汉的能耐,其在实力未稳固前,只能抗拒对手的并吞,根本不能和曹魏角逐中原,何况还有虎视眈眈的东吴,能够偏安西南隅已属不易。
见着客人李靖神情专注的聆听,关羽颇为欣慰,示意军师庞统献策。
辩才无碍的庞统口若悬河地道:“纵观北方情势,在曹操扫平袁绍与袁术两大势力后,已是称雄中原的霸主,无人可匹敌;如今,贵方骤然出现于北方,势当成为曹魏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非除不可的首要目标;基于贵我双方有相同的敌人,若能彼此携手合作,不仅无惧于兵多将广的曹魏,更可以将战乱不休的国家归于一统,不知李元帅意下如何?”
李靖闻言心中暗惊,想不到凤雏先生如此高明,竟然知道大唐的状况;唯故作镇定状,坦然道:“凤雏先生对大局了若指掌,切中利害;在下亦明白贵我双方合则两利,分则两害的道理;然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