勿相离

繁体版 简体版
勿相离 > 后患 > 第40章

第40章

手机访问:m.xinwanben.com

第40章

徐康明回到法制处当处长的时候正好赶上省厅法制大检查。前任法制处长刚刚布置好迎检工作就走了,接下来的事就是徐康明的了。

张强对这次省厅检查很重视,在大小会上再三强调,要求各分、县局按照前段时间要求做好迎检工作,在全省争夺第一,志在必得。

这也不完全是空口打哇哇,有这种可能,连续十年了,中阳市的法制工作都排名在全省第一或者第二,龚老爷子和李志坚一向把市局的法制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,整顿,规范,使全市法制建设工作从不规范到规范,早几年还成为了全省的标杆。只是这两年,徐康明一接手就发现出了不少问题,需要整改的问题实在太多,加强整改,规范管理,可能挽回一点败局,但要争夺第一,难。张强在工作上总想争第一,每一项上面的检查评估比都要领先,这样就能体现他的能力,至于能不能拿到第一那不是他的事情,那是下面的事情,他只提要求,不提细节。这次他不仅在会上强调,还责成徐康明不惜一切代价争夺第一,要人给人,要钱给钱,用什么方式他不管,他只要全省第一。

徐康明说尽力吧。

张强说不是尽力,而是必须,都说你是人才,以前全市的法制工作一直在全省排名第一,你要丢了这个第一你这处长就不要当了。

徐康明不好多说什么,只点头,不说话,说了没用,他越来越感觉跟张强说话困难,难受,说不到一块,张强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,徐康明当上这个处长好像全都是他张强恩赐一般,其实他一点都不在乎,当初要不是老爷子跑到学校把他要回来,他差一点就不回来了,留在学校当教授了,他喜欢学校的那种环境,喜欢坐下来研究点问题,写点论文,出几本书,足矣。老爷子是真心想他回去,他不忍心辜负老爷子的一片心意,再说,真要研究点问题,接触实际,呆在基层也许还真能研究问题,就高高兴兴回来了。回来之后分在法制处当副处长,他乐意,老爷子跟他说要担更重的担子,准备让他回治安,规范全市的治安管理,徐康明说听从安排,在哪都一样。可后来他没有去治安,却去了郊外的看守所当了教导员,这让他有些哭笑不得,可又无奈,组织安排,服从吧。

后来,他听到了不少关于局里人事调整方面的情况,也大概知道了自己不仅没去治安,还到看守所当了教导员,他最清楚这中间的原因了,他一点也不为自己“被贬”郊外感到难过,只是这事让他真正认识了自己的顶头上司,就因为当年他拒绝了张强局长的“指示”,没有把局长的朋友在路上放走,结果他交上了“厄运”,他想得更深一层,自己无所谓,上下都没关系,只是想,一个单位如果这样用人实在是种悲哀,让人非常失望。后来,他又突然被提拔当了法制处长,换成别人,也许会兴奋,也许会感激,徐康明却一点也兴奋不起来,也不觉得要感激谁,自己研究生毕业,在市局目前还只有他一人,况且学的法律,回法制处理所应当,这些年来,他的实力在公安局谁都知道,论工作,用出色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,曾多次立功授奖,嘉奖十一次,立二、三等功八次,年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,除此,他撰写的法学论文、理论调研文章获得过全国、公安部、全省评比一、二、三等奖十余次,在公安法制、治安管理、看守预审等领域从实践到理论都有较为深入的探索,其事迹和文章专著被公安部、中央电视台、公安院校专题报道或录入教材,当个法制处长他一点也不觉得是谁的恩赐,也无须对谁感恩,只能说明组织对他认可,在他看来,除了好好干,别无他意。

迎捡工作既然前任处长已经作了部署,他想他的工作无非就是抓落实,把老处长的要求落到实处迎捡工作也就做到位了。

徐康明就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跑,检查各单位整改情况。套用一句官场说得烂熟的话,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,徐康明发现一些办案单位的自查整改真是别出心裁:案卷里没有领导批字的补领导批字,没有线索来源的补充线索来源,没有抓获经过的补充抓获经过……差什么就补什么,对这种做法徐康明本来是非常反感的,办案的干部早干什么去了,这些都是一个案子的起码要求,办案的时候就必须做到,连这些起码的要求都不能达到那还能算一个完整的案子?现在差这差那上面要来捡查了才想到要来补充,显然是执法不严谨不规范不认真,可没办法,不补充就连检查这一关都过不了。检查的过程就是个做假的过程,上面想要达到什么要求,把要求提出来,下面就照着做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